top of page
搜尋

#實話實說 之一: 可以分享嗎


可以分享嗎?


再過幾個禮拜

大家就要開學了,

對於小小孩開學

最困難的事情不是課業,如而是如何懂得跟大家相處。有一門,很重要的課就是叫「與人共享」。


爸爸、媽媽、老師常常告訴小孩子,不要小氣,有東西就要跟弟弟妺妹分。


可是媽媽在說的時候,在我還沒有反應過來,

我的東西被搶走了。所以我小時候對於分享這個概念是有非常深的牴觸。對小小年紀的我,被分享,其實就是被搶。那麼過激的反應,其實是孩子不成熟的捍衛自己的權益。


當我開始在當老師的時候,一方面在大學教育系工作,一方面跟有學習障礙、自閉症的同學互動。我開始覺得,我們應該好好告訴學生,大人世界中的四款不同的分享:


第一種是食物的分享。如果是食物的話,你大概不會希望人家把已經吃到嘴裡的東西,還給他,所以要知道這種的分享出去了就可能回不來(像極了愛情)。這一點是很多小小孩子沒有辦法想像,所以他們就會反悔。然後,大人就會覺得他是盧小小。


第二種分享是東西物件的分享。你跟別人借東西的時候,就是有借有還,然後,還要愛惜借來的東西,不可以損毀,另外也要告訴孩子要為自己毀損他人東西的行為負責。


親子溝通時,千萬不能把餅乾分享跟

玩具分享混為一談。


第三種,知識的分享。我輔導的老師們,常開玩笑說是來我這裏「偷點子,」。我一向正色回應,你為人師表,怎麼可以當小偷?你可以借,而且要光明正大地借,如果是文章,要照規矩註記出處,否則就是剽竊抄襲。


第四種分享,是秘密的分享。就是當別人告訴你,這是個秘密的話,你要知道這個不可以滿大街去說。


這兩種分享在學生之間時常會搞不清楚,你叫你的好朋友幫你保守秘密,隔天所有的秘密就變成了所謂的「公開的」秘密。


當你做出這樣的行為的時候

,互信的基礎就出現裂痕,你也背上洩密人的臭名。


分享是自願的,你不能分享你沒有的東西。所以我們要教小孩子,不要帶著空杯子去討関愛。我們(父母老師)示範如何分享,如何尊重分際。我們更要教小朋友拒絕,如果不懂得拒絕,孩子只會被欺負,搞不清楚分享和被分享的差別。



12 次查看1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